山西天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山西天镇人民政府网 > 文化旅游 > 民俗民风

元宵文化

发布时间: 2023-02-01 10:07     

欢欢喜喜过大年,过完十五才算完,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这中间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在过完春节之后还有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早在汉朝就已设定,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俗称“闹元宵”,关键就在这“闹”字上,自古以来以热闹喜庆的观灯祈福习俗为主,还有猜灯谜、秧歌表演等文化活动,在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显著的节日饮食就是吃元宵和汤圆,说到代表性的饮食,元宵和汤圆大有区别:元宵是滚出来的,表皮干燥松软,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皮光滑黏糯。

和元宵节有关的词句文化表达也颇多,比如谜语:雪白一群鹅,湖里来游过,嘴家门前过,肚家门前落。这说的就是汤圆!一首卖汤圆每逢在节日来临之前的几天就会在大街小巷大为流行,氛围感十足,还有一些元宵节代表性词语句子:团团圆圆、灯火阑珊、通宵达旦、正月十五雪打灯等,宋词里借助元宵节表达的感情色彩颇多: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里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夜热闹十分花灯繁多的景象;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里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通过元宵节来表达出一种快乐幸福不再有,悲戚相思之苦涌心头的感情;还有宋代词人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里写到的“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关于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和自我心情陈杂,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悲痛思念。通过诗词里的元宵文化让我也不禁想起在许多年前天镇县里举办的历年元宵街游文化活动,话说一闹就是三天,在正月十三、十四、十五的每天上午和晚上,全部参与队伍亮相,街上各单位团体企业的宣传彩车打头阵,紧随其后的是标语展示、彩旗队伍、扭秧歌、划旱船、面具大头人、威风锣鼓、抬阁挠阁、踩高跷、舞狮子游龙灯等带妆表演队伍方阵让人目不暇接,在农村还会唱大戏,在《古城天镇》一书中对县里元宵活动也有记载。在那个网络通讯功能还不是非常丰富普及的年代,人们非常关注现场型的文化活动的参与观看。在东西南北街双向表演游行,路边都围满了等待已久的人们,小孩看不到就被架到大人的脖子上,很是热闹,那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从2020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近几年就一直没有举办过元宵节表演活动,每到年后就少了几分热闹,如今随着疫情形势的新研判变化发展,新措施的实施,2023年让疫情消失,还以恢复平常生活和热闹景象,祖国各地都在积极的准备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重新振兴文化产业,这也是在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之一,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天镇县委县政府也在春节前开始策划节日的亮化工作,县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精心设计布置主题灯展,一到晚上各种造型彩灯格外闪亮,光彩夺目,吸引不少孩童大人拍照打卡,充满浓浓的气氛。

元宵节象征的是吉祥如意,团圆美满,和和美美,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太平盛世的祈福。在2023年元宵节来临之际,很是期待县里的“闹元宵”文化活动,在此祝愿全县人民精神元气满满,日子红红火火,祝愿天镇县发展欣欣向荣、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