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模式”扎根天镇结硕果
秋日的天镇,天高气爽。天镇县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内,阳光穿透玻璃温室的穹顶,将一串串小番茄映照得晶莹剔透,果香伴着暖意扑面而来;穿过爬满贝贝南瓜的4号玻璃温室,走进5号玻璃温室,错层管道栽培、叠碗式立体栽培等18种现代化栽培模式在这里同台亮相,彻底颠覆了“蔬菜长在土里”的传统印象。这幅充满科技感与生机的田园图景,正是我市引入“寿光模式”打造重点设施农业项目的一角,正以“东有寿光,西有天镇”的发展蓝图,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选择扎根大同、落户天镇,既是看中这里的好条件,更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山东铭宸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永亮说。据了解,该项目由山东寿光农控集团投资建设,依托“国有企业建设+专业团队运营+农户(合作社)”模式,将寿光积累的蔬菜产业技术、成熟销售渠道、专业运营体系“一对一”复制到天镇,着力打造华北蔬菜全季供应基地。“项目总投资14.37亿元,占地5000亩,规划建设生产区825栋全钢架现代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12栋现代化高标准育苗温室,还有7栋荷兰种植模式玻璃温室,全部建成后不仅能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更能让当地乡村振兴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快。”董永亮对项目的未来充满期待。
沿着园区道路驱车前行,生产区里工人忙着安装大棚钢架,一排排全钢架冬暖式大棚正拔地而起。“我们的冬暖式大棚和传统日光温室大不一样,采用了双层棉被中空的结构,保温性更强。”董永亮带着记者走进一座已投用的大棚,摸着长势正旺的螺丝椒说,“这棚辣椒是今年3月种的,借助棚内自动放风机和水肥一体化等系统,不仅摆脱了雨水、病虫害的影响,采收期还比普通大棚多2个月。而且与传统大棚相比,咱们种植的辣椒亩产已突破2万斤,产量实现翻倍。”他兴奋地说。
如今,示范园项目的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生产区已有15栋大棚完工投用,251栋大棚正加速建设,2400亩区域预计今年内能全部建成。已投用的大棚里,螺丝椒、圣女果、贝贝南瓜等作物虽暂未量产,但通过试验种植不断优化技术,为后续规模化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的落地,不仅给天镇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让当地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希望。同时,成熟的模式和可观的收入也激发了大家发展大棚蔬菜的积极性。“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将年培育种苗3亿株,年产五彩椒6000万斤,口感西红柿1600万斤。天镇县打造晋冀蒙冷凉蔬菜销售集散地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的目标,也将一步步变为现实。”该县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三晋通APP
晋公网安备 14022202000102号